“十二五”期末,广东全省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04人,相当于全国人口密度的4倍。同时珠三角人口密度不断扩大,从每平方公里1026人上升到1073人。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等4市人口密度继续高于北京和天津,而深圳则已超过了上海,成为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超大城市。
广东省统计局近日发布了《“十二五”时期广东人口发展状况分析》,报告利用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初步汇总数据,分析了“十二五”时期广东省常住人口发展状况和变化特征。记者昨日从报告中了解到,到2015年年底,广东常住人口已达1.08亿人,占全国人口总量的7.89%;2010~2015年年均增长率为0.77%,与“十一五”时期全省常住人口年均增长2.58%相比,下降1.81个百分点。
区域分布:
过半人口集聚在珠三角
报告显示,虽然“十二五”期间广东常住人口迅猛增长的势头明显缓解,但由于人口规模以及育龄妇女基数庞大,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十二五”时期全国平均自然增长率为4.79%。~5.21%。),人口总量仍持续着惯性的增长态势。五年来,全省出生人数共计580.88万人,自然增长率维持在6.02%。~6.95%。之间。
同时,广东常住人口区域分布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超过一半的人口仍集聚在珠三角地区,区域内拥有深圳、深圳两个超大城市(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以及佛山、东莞两个特大城市(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十二五”期末,不同区域人口数量的排列次序为:珠三角5874.27万人、东翼1727.31万人、山区1664.07万人、西翼1583.35万人,分别占全省人口总量的54.15%、15.92%、15.34%和14.59%。与“十一五”期末相比,珠三角、东西两翼和山区的人口数量分别增长4.59%、2.27%、3.79%和3.36%。五年来,珠三角地区人口增长最快,人口增量占全省人口净增总量的25.82%。值得关注的是,深圳、深圳两超大城市的常住人口增加数量全省最多,比“十一五”期末净增79.15万人和100.67万人,两市人口增幅占同期珠三角人口增量近七成,反映出人口向超大城市集聚的趋势仍然十分明显。
年龄结构:
“两头低、中间高”
报告显示,2015年,广东常住人口中,男女性别比为109.60∶100,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及本省户籍人口比较,分别高4.58和3.52。广东常住人口的性别比较高的主要原因是省外流入男性的数量较以往明显增加。
在常住人口的主要年龄段方面,“十二五”期末,0~14周岁(少年儿童人口)1884.67万人、15~64周岁(成年人口)8044.05万人、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920.28万人,分别占全省人口总量的17.37%、74.15%和8.48%。广东人口年龄结构继续表现出“两头低、中间高”的总体特征,即少年儿童人口与老年人口占比相对较低,成年人口比重较高。虽然到“十二五”期末,广东每100名劳动年龄(15~64周岁)人口要比“十一五”期末多负担约4名非劳动年龄人口,但受跨省流动人口数量多的影响,广东常住人口总抚养比仍然比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低2.1个百分点,是全国人口总抚养比相对较低的地区之一。
流动人口:
规模居全国首位
报告还透露,截至“十二五”期末,广东全省常住人口中,跨县(市、区)流动人口达到3201.96万人,占常住人口总量的29.51%,流动人口规模继续位居全国首位。与“十一五”期末的3128.17万人相比,五年间全省流动人口共增加73.79万人,增长2.36%,增幅不仅远低于“十一五”时期,同时比同期常住人口增幅低1.55个百分点,占常住人口的比例减小0.49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十二五”时期省内外流动迁移人口进一步向珠三角区域聚集。2015年,珠三角地区的跨县(市、区)流动人口规模为2943.77万人,占全省流动人口总量的91.94%,流动人口规模比2010年增长2.53%,占比提高0.47个百分比。
展望“十三五”,报告认为“全面二孩”政策落实是一次改革的契机,广东人口发展在今后或未来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考验。一方面有利于出生人口性别比趋向均衡,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人口老龄化;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了现有的医疗卫生、义务教育等公共资源的压力。因此,报告建议“全面二孩”人口生育政策的有效落实,还应该有更多的公共配套服务措施来促进家庭的发展能力,解决实施政策调整后所带来的妇女就业、孩子养育等问题,才能让老百姓既能生得起,还能养得起。
(来源:深圳日报)
猜你喜欢
联络方式:
电话:13590128527
邮箱:service@szyinqi.com